為什麼要練他的反應肌力(RSI)?
18歲扁平足的羽球選手,說實在他把自己訓練得很好,也很自律地保養身體,是個認真勤奮的選手。但難免在國高中時期累積了一些運動傷害,像是長期的下背痛和膝蓋疼痛。雖然嘗試許多治療方式,但後來還是被復發所苦。這些經歷讓他很有概念喔,他跟我說他認為是扁平足引起這些問題的。
天生的扁平足沒辦法練起足弓。其實還真的沒必要練起來,這不是重點。即便他因為扁平足導致平衡不好,透過訓練還是可以找到屬於他的平衡方法。腳踝肌力和爆發力較弱,還是練得起來呀!只是比沒有扁平足的人要付出更多努力,來看看他的成果吧。
像羽球這種偏向單側運動的專項,身體左右兩邊的肌肉平衡很容易失衡,當兩側差距過大時就容易導致脊椎的運動傷害,讓他常常下背不適,這能透過運動矯正改善這個問題。
他腳踝的功能跟不上其他關節的肌力發展,因此他的膝蓋一直幫腳踝代償出力,長期過度使用導致運動傷害。我建議他膝蓋的傷先學會控制疼痛就好,如他所想的,要等到腳踝練起來之後,膝蓋才能放下重擔漸漸恢復。
他把自己訓練得很好,是指他的膝和髖肌力發展得很好。但在他以往訓練的過程中,比較缺乏整體肌腱功能的強化,加上扁平足的關係,腳踝的功能跟不上膝和髖關節的能力。
因此我們很注重他的平衡能力和腳踝肌力。之後他的不適漸漸減緩之後,開始了增強式訓練,強化他髖膝踝的肌腱能力。
如影片中是訓練前後兩個月對照,肌腱功能的進步,至少要8週以上才比較容易看到明顯的進步。
可以看到腳踝在接觸-離開地面整個過程的動態穩定性變好,比較不會搖晃,而且整個過程花費得時間變短了。前測還可以看到,因為腳踝緩衝能力不足,所以會靠更多的膝蓋彎曲來幫助緩衝,默默增加了膝蓋的負擔。
影片中跳到同一個高度,但腳踝在接觸-離開地面這整個過程變快了,這代表的是他的反應肌力(Reactive Strength Index, RSI)變好。
反應肌力(Reactive Strength Index, RSI)指的是快速從離心收縮轉變為向心收縮的能力。標準的測試方法是用落地跳(Drop jump)來檢測,來測量跳躍高度除以接觸地面的時間(單位:m/s)。這是評估SSC循環、肌腱、爆發力相關能力的方式。
雖然影片中不是很標準的測試方法,但仍可以傳達相關概念。因為跳得高度是差不多的,因此他的觸地時間越短,代表反應肌力越高。這個動作主要是用腳踝來完成,我比較針對他腳踝的動作來評估進步程度。除此之外,動態穩定性變好除了能幫助他動作流暢,也有助於降低受傷風險。
這些訓練過程,他的回饋是:
- 多年以來的下背和膝蓋不適,能感到舒緩許多,而且是長期的效果,也更清楚要怎麼幫自己保養。雖然比賽期仍有可能不適,但不會像以前會嚴重到影響心理狀態。
- 下肢針對弱點加強,明顯感覺到敏捷性大幅進步,也比較不費力。比賽中有更多心力可以放在思考和策略上,可以更聰明地應對不同的球路。
- 訓練是有目的的,喜歡這種有效率有目標的感覺,知道自己缺乏什麼,知道要訓練什麼。也增加了以往沒接觸過的訓練知識,可以幫助學弟妹的成長。
*延伸閱讀:
- 深蹲膝蓋內旋怎麼從源頭改善?常用指導語比較
- 膝蓋、腳踝護具怎麼挑?運動防護員介紹挑選重點
- 功能性訓練是保養身體、促進健康的首選?
- 運動矯正、矯正治療是什麼?有什麼差別?
- 肌肉拉傷怎麼辦,最完整處理原則,別過度冰敷、消炎?
「訓練案例」分類的文章僅提供思路分享,不代表相同問題的人都適用。
每個人都不一樣,如需要釐清自身的狀況,請諮詢專業人士。
關於Andy老師
Andy運動防護|運動醫學
服務地點
上課地點和預約方式
Podcast
強力推健(魚丸物理治療師、 Andy運動防護員)
🔔開啟右下角小鈴鐺,訂閱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