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篇:手術前|訓練案例10
第二篇:手術後第0個月|訓練案例12
第三篇:手術後第0.5個月|訓練案例14
第四篇:本篇
手術後的運動訓練,走路當運動好嗎?
影片中的動作跟上一篇的動作是一樣的,不同的是拆掉了護膝和增加動作活動範圍。這是她努力訓練的成果,關節的穩定性要慢慢靠自己的結構和肌力完成,降低對護具的依賴,增加對膝蓋的信心。
運動訓練是需要累積才能產生效果的過程,對於手術後的訓練更是如此,需要做一段時間才會知道身體會有什麼反應。而且狀況會起起伏伏的,因此也有人因為短期無感而錯失良機。
術後一個月這個時期,其實做的事還沒有太大的變化,就是持續打基礎。按摩、伸展、發炎、適當訓練、冰熱敷、抬腿、足夠的營養、正常作息,還有避免走太多路。
伸展和運動訓練難免會再引起短期的發炎反應,只要是正常可控制的範圍都能被接受,所以需要專業幫忙判斷什麼能被接受,什麼不能。
可能令人意外的是,我遇到一些用走路當運動的相似術後個案,反而更容易引起發炎、膝蓋疼痛,甚至關節積水。他們疑惑的是,自己覺得沒有走很多,可能一天才5000~10000步,所以不覺得走路有什麼問題。
走路沒有不好,就像爬樓梯不會傷膝蓋一樣。不好的是,對於活動量已經超過膝蓋可以負荷的程度而不自知。這容易發生在平常沒有運動的人身上,對自己身體的狀況不靈敏也不了解。
別忘了膝蓋已經受傷了,它能承受的活動量往往比想像中來得更少。因為肌肉萎縮,可能連用標準姿勢承受體重都有困難,何況是還要再面對來自地面的衝擊(衝量,Impulse),並且每天重複上千次。
通常遇到這樣的個案,我的建議會是走路減量跟好好練肌力,肌力夠了走路自然不是問題。有些人會在意走路姿勢不好,這個問題也會因為肌力變強而迎刃而解,不需要特別花心力去調整。
講更仔細一點,畢竟走路姿勢不好是來自某些肌力或功能不足,改善問題的來源比起姿勢不好這個結果,更需要被注重。如了一些特殊狀況,我反而不建議刻意調整走路姿勢,一天走幾步就調整幾次也太累了吧。這個處理方法,就好像用一個謊來圓另一個謊的感覺,會越來越多代償的。
*延伸閱讀:
- 深蹲膝蓋內旋怎麼從源頭改善?常用指導語比較
- 十字韌帶手術後,多久才能比賽跟運動?
- 手術疤痕沾黏,不能不處理的筋膜問題
-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,一定要知道的5個注意事項
- 膝蓋、腳踝護具怎麼挑?運動防護員介紹挑選重點
- 功能性訓練是保養身體、促進健康的首選?
- 運動矯正、矯正治療是什麼?有什麼差別?
「訓練案例」分類的文章僅提供思路分享,不代表相同問題的人都適用。
每個人都不一樣,如需要釐清自身的狀況,請諮詢專業人士。
關於Andy老師
Andy運動防護|運動醫學
服務地點
上課地點和預約方式
Podcast
強力推健(魚丸物理治療師、 Andy運動防護員)
🔔開啟右下角小鈴鐺,訂閱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