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篇:手術前|訓練案例10
第二篇:手術後第0個月|訓練案例12
第三篇:本篇
手術後的運動訓練
骨骼肌肉手術後什麼時候可以運動?答案是越早越好。受傷後或手術後,肌肉功能、關節活動度、循環等等面向都會變差,運動是快速恢復的關鍵。
舉個比較極端的實際案例。我曾經遇過因為車禍導致後十字韌帶斷裂的個案,手術很順利且他的傷勢不算是很嚴重或複雜的情況,但恢復得非常不好。
不好在他把腳保護得太好了,術後3個月期間都不敢讓腳踩地板,也沒有做復健或運動,很標準的「好好休息」。
因此我第一次幫他評估時,看他還是拿雙拐感到不妙,通常這個時期走路不是大問題了。把護膝和繃帶拆掉更驚訝,因為他整隻腳循環非常不好,膚色呈深色帶紫,膝蓋以下腫脹到皮膚都被繃緊了。
經過3-4週的努力,才有明顯的腫脹消退、膚色接近正常,而且比較能走路不太會不舒服。之後因為膝蓋活動角度受限嚴重,雖然醫師又動了手術,但還是沒辦法完全彎曲跟伸直,活動度僅能應付生活所需。
癒後不佳的個案,常見的心態是害怕再次受傷而過度保守。影片中的個案不同,她反而是害怕膝蓋恢復得不如預期,害怕之後不能回去打羽球,所以很努力讓自己運動!同樣的特質我也在其他癒後不錯的個案上常常發現。
這影片是術後兩週的時候紀錄的。在安全的條件下,做分腿蹲(Split squat)讓膝蓋適應承受力量這件事。有沒有可能做的當下或過完後會產生不舒服?很有可能。但這是可控制的因素,也是恢復需要的過程。就像運動後可能會鐵腿,但過度運動就可能會拉傷的概念。
運動訓練能有效降低周遭肌肉萎縮的速度,用進廢退的道理。循環和本體感覺也會跟著進步,筋膜也會滑動得更順暢。運動訓練增加關節的穩定性,反而更不容易讓膝蓋異常地腫脹和不舒服。
運動還能增加受傷腳的信心,了解受傷腳的能耐再哪,心理壓力才會隨之漸少。這時期不可能做到100分,也沒必要100分,不要踩到紅線就好。所以要怎麼做才不會踩到紅線?就需要專業來協助怎麼規劃了。
*延伸閱讀:
- 深蹲膝蓋內旋怎麼從源頭改善?常用指導語比較
- 十字韌帶手術後,多久才能比賽跟運動?
- 手術疤痕沾黏,不能不處理的筋膜問題
-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,一定要知道的5個注意事項
- 膝蓋、腳踝護具怎麼挑?運動防護員介紹挑選重點
- 功能性訓練是保養身體、促進健康的首選?
- 運動矯正、矯正治療是什麼?有什麼差別?
「訓練案例」分類的文章僅提供思路分享,不代表相同問題的人都適用。
每個人都不一樣,如需要釐清自身的狀況,請諮詢專業人士。
關於Andy老師
Andy運動防護|運動醫學
服務地點
上課地點和預約方式
Podcast
強力推健(魚丸物理治療師、 Andy運動防護員)
🔔開啟右下角小鈴鐺,訂閱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