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dy運動防護|運動醫學
  • 首頁
    • 關於Andy老師
    • 學生回饋
    • 服務地點
  • 部落格
    • 運動醫學及訓練
    • 訓練案例
    • 諮詢案例
    • 分享好事物
  • Instagram
  • Podcast
能跑完馬拉松不代表健康!跑者傷痛解析|諮詢案例22
諮詢案例

能跑完馬拉松不代表健康!跑者傷痛解析|諮詢案例22

by Andy|前國家運動訓練中心、運動醫學中心運動防護員 2025-07-06
作者: Andy|前國家運動訓練中心、運動醫學中心運動防護員 2025-07-06 13 瀏覽次數
13

文章目錄

  • 1 問題主述
  • 2 評估發現及建議

問題主述

她真的很會跑馬拉松,但帶著傷痛跑是正常的嗎?一位45歲左右的馬拉松愛好者,她的腰、膝蓋、腳踝的慢性傷痛已經持續了5、6年了。曾經看過骨科、復健科、中醫科,得到的答案是梨狀肌症候群和髂脛束症候群。健保物理治療、吃藥、打針治療都試過,但效果不如她的預期。她的身體到底怎麼了?為什麼會有梨狀肌和髂脛束的問題?馬拉松可以完賽就能代表身體是「健康」的嗎?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她沒有傷痛地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馬拉松比賽?看看我的觀點。

評估發現及建議

「運動選手也是帶傷上陣的,所以有在運動的人,身上多多少少有一些運動傷害很正常吧。」

「我雖然有傷痛,但還是可以跑完整場馬拉松,所以這些不舒服可以先不理它也不會怎麼樣吧。」

「我都能跑完馬拉松了,你說我肌力不足?」

「你這麼瘦是要教我什麼?」

這些話是來自我從前的個案們說的,似乎在馬拉松愛好者身上,比較常遇到這種很會忍耐,先跑再說的人。但有趣的是,我遇過的馬拉松選手或田徑選手,反而都很重視這些身體發出的訊號。

選手和運動愛好者,不是只有運動表現的差距。為什麼運動選手可以是選手?除了多年系統性的訓練外,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背後有一個團隊支持。資源充足的話可以是教練團加上運動醫學團隊,或可能只有教練加上約聘的運動防護員。再更小型,即便沒有團隊資源,這些選手也會努力學習各種訓練和運動醫學知識,讓自己成為一人團隊,就像一人公司的概念。

運動競賽和參加比賽不一樣。這些選手為了讓自己維持天花板的頂尖狀態,他們勢必要讓身體有計劃的「過度使用」。這種狀態往往會伴隨一些小的運動傷害很正常,但他們有資源或有辦法控制這些傷害,也有運動風險的觀念避免較大的傷害。

對於非選手的我們,我們要運動是為了身體健康,帶著傷痛比賽反而是本末倒置了。雖然有很強的體魄可以跑完全程馬拉松,但那是大肌肉群很強壯。有些關鍵的肌肉功能不足,反而會讓整體肌肉張力失衡、骨骼排列的歪斜,這些是肉眼和自我感覺難以察覺的現象。

看不出來不代表沒有問題,它會讓身體活動缺乏效率、比較費力。換句話說,這些運動愛好者還可以有更好的運動表現被封印著!忍痛不是美德,別讓它限制了自己的發展。

以這個個案來說,運動功能評估的發現:

  • 骨盆歪斜:髖關節和核心出力時,骨盆容易偏向一側,自己難以察覺。甚至讓她連轉身都會腰痛,這也與她的左下肢排列歪斜有關,也發現她兩側的臀中肌、內收肌群、腿後肌群肌力有明顯差距。
  • 雙側腿後肌群肌腱損傷:過度使用造成的,損傷的速度大於恢復的速度。建議她降低訓練量,有必要可考慮找醫師做增生治療加速恢復。
  • 雙側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:過度使用造成的,建議她降低訓練量。這部位很難好是因為缺乏循環,痛個幾個月也不意外。多數情況靠自癒能力恢復,藥物或注射治療通常不是第一線恢復方式。
  • 平衡能力異常:單腳站的平衡能力,站沒多久就倒了,未達標準時間以上。且有明顯晃動,尤其是左腳足部。

從下往上講的總結概要。左邊足踝穩定能力欠佳,容易導致左下肢肌力失衡和骨骼排列異常,進而讓骨盆歪斜產生腰痛。影響的範圍甚至到對側的髖關節肌肉群,也就是臀中肌、內收肌群、腿後肌群等等。

如果她有來上課的話,我會先針對她的左腳做運動矯正,可能從足部一路矯正到骨盆。接著對兩邊髖關節做神經肌肉控制訓練,當然也會給她回家功課教她怎麼保養自己。合作計劃順利的話,根據經驗估計2~3個月就能有明顯的前後差異了。

她也需要降低訓練量來改善肌腱損傷和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。我會建議她不需要完全休息,降低訓練量就能漸漸恢復了。至於要降到什麼程度?我會教她怎麼解讀訓練後的身體反應,反覆嘗試就能找到平衡點。

未來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之後,她想更進階也可以做增強式訓練,可以跑得更輕鬆更省力更愉快,更不容易產生運動傷害。雖然我跑不完馬拉松,這不是我的專長,但我有運動科學的方法改善這些肌肉功能的問題。但這些技術只是敘述的話,很難讓大家理解,這也是我寫部落格的其中一個原因。

如果你也是愛好跑步,但有著反覆持續的運動傷害。別再忍痛了,歡迎來預約諮詢。

「諮詢案例」分類的文章,皆是無運動訓練介入的個案,因此本文僅提供思路分享,畢竟每個人都不一樣。

你的身上是否也有一些困擾已久的舊傷,看了醫生、做了治療,但總覺得沒有完全康復?問題可能出在『治療後、運動前』的銜接。

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安全地重拾運動、避免二次傷害,歡迎預約我的諮詢,讓我們一起找出最適合你的下一步。

*延伸閱讀:

  • 深蹲膝蓋內旋怎麼從源頭改善?常用指導語比較
  • 膝蓋、腳踝護具怎麼挑?運動防護員介紹挑選重點
  • 功能性訓練是保養身體、促進健康的首選?
  • 運動矯正、矯正治療是什麼?有什麼差別?
  • 肌肉拉傷怎麼辦,最完整處理原則,別過度冰敷、消炎?

🔔開啟右下角小鈴鐺,訂閱我的最新文章。不用填寫資料,可隨時取消訂閱

關於Andy老師
運動傷害與術後訓練專家|Andy運動防護|桃園一對一運動醫學訓練

預約方式
上課地點和預約方式

個案分享
運動訓練學生回饋
Instagram 圖文分享

Podcast
強力推健(魚丸物理治療師、 Andy運動防護員)

關於我

關於我

Andy老師|運動防護員|運動傷害與術後訓練專家|桃園一對一運動醫學訓練

專門訓練受傷族群的教練。國家運動訓練中心、運動醫學中心經歷。讓受傷的人更健康,讓健康的人更強壯。歡迎預約諮詢評估。

服務地點和預約方式

文章目錄

  • 1 問題主述
  • 2 評估發現及建議

熱門文章

  • 1

    深蹲膝蓋內旋怎麼從源頭改善?常用指導語比較

    2023-03-24
  • 2

    腳踝扭傷後遺症不斷?簡易評估腳踝好不好

    2023-04-07
  • 3

    手術疤痕沾黏,不能不處理的筋膜問題

    2023-03-20
  • 4

    肌肉拉傷怎麼辦,最完整處理原則,別過度冰敷、消炎?

    2023-03-13
  • 5

    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後,一定要知道的5個注意事項

    2023-07-14

最新文章

  • 能跑完馬拉松不代表健康!跑者傷痛解析|諮詢案例22

    2025-07-06
  • 家人換完人工膝關節還是痛?比手術更重要的事是?|諮詢案例21

    2025-07-04
  • 髖關節和大腿內側痛該看哪一科?從案例了解第一步怎麼開始|諮詢案例20

    2025-07-01
  • 深蹲卡關、脊椎不適?疝氣手術後重訓有什麼影響?|諮詢案例19

    2025-06-19
  • 健身房「胸推」聽到喀一聲後…痛了半年還沒好?|諮詢案例18

    2025-06-18

文章分類

  • 運動醫學及訓練 (14)
  • 諮詢案例 (22)
  • 分享好事物 (2)
  • 訓練案例 (17)
  • 隱私權政策

@2023 - AndyHsuTrainer所有

Andy運動防護|運動醫學
  • 首頁
    • 關於Andy老師
    • 學生回饋
    • 服務地點
  • 部落格
    • 運動醫學及訓練
    • 訓練案例
    • 諮詢案例
    • 分享好事物
  • Instagram
  • Podca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