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題主述
30歲左右男性,平常有重量訓練的運動習慣。某次在健身房做器械式的胸推時,聽到「喀」的聲音,同時伴隨著疼痛。知道自己做胸推做到受傷後,沒想到即便休息了半年,也還是持續有疼痛不適的困擾。這讓他的身心很難過,已經不能好好訓練這麼長時間了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。雖然有看過胸腔科門診了,醫師評估沒有骨折,但是只有請他繼續休息而已。想要真正解決問題的他,接下來就找上了我。
評估發現及建議
在他做胸推,肌肉收縮的當下,伴隨著疼痛、聲響、無力感,他受傷了。他能指出來這次運動傷害的部位在哪裡,是靠近胸骨和肋骨交界的地方,首先先聯想到胸肋關節和胸肌的起始點,接著做些運動功能評估:
會引起疼痛不適感的動作蠻多的,包含胸式呼吸、軀幹前彎後仰和旋轉,這些都是胸肋關節或做到的事情,這是胸口和肋骨連結的地方。脊椎連著肋骨,肋骨連到胸骨,這一整圈的結構看似很穩定,其實是非常需要活動度的結構。才能保護內臟的同時,完成軀幹各種運動功能,包含呼吸運動。
除此之外,肩關節水平內收的抗阻力測試也會產生疼痛不適,因此也會懷疑胸肌也可能有拉傷。一般肌肉拉傷可能2~3週就有機會恢復,但是在肌肉和肌腱的交接點,或是肌腱和骨頭的交接點有受傷的話,損傷時間拉長數倍並不罕見,例如網球肘。
休息是需要的,可以避免二次傷害。但是對於這種循環比較不好的受傷部位,不動和休息的恢復策略沒辦法滿足運動需求,他可能需要增生治療或是其他儀器治療協助。
他的主述、病史、運動功能,種種產生的現象,懷疑他的胸肋關節有損傷或是不穩定,或(和)胸肌接點處有損傷。在處置上的建議計劃會是:
● 可能需要增生治療,但是能精準處理這部份的醫師不多,我有推薦幾位醫師。
● 治療後有改善了,才是我介入的時機了。安排漸進式的運動訓練,改善他這期間產生的代償。一步步帶領受傷的地方,有能力承受重量訓練的負荷。這要很注意,一不小心就會二度傷害。也需要持續鼓勵,這種部位由於循環較差,需要持續努力和追蹤,才能漸漸回歸正常的運動生活。
你的身上是否也有一個困擾已久的舊傷,看了醫生、做了治療,但總覺得沒有完全康復?問題可能出在『治療後、訓練前』的關鍵銜接。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安全地重拾運動、避免二次傷害,歡迎預約我的運動訓練諮詢,讓我們一起找出最適合你的下一步。
「諮詢案例」分類的文章,皆是無運動訓練介入的個案,因此本文僅提供思路分享,畢竟每個人都不一樣。
你的身上是否也有一些困擾已久的舊傷,看了醫生、做了治療,但總覺得沒有完全康復?問題可能出在『治療後、運動前』的銜接。
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安全地重拾運動、避免二次傷害,歡迎預約我的諮詢,讓我們一起找出最適合你的下一步。
*延伸閱讀:
🔔開啟右下角小鈴鐺,訂閱我的最新文章。不用填寫資料,可隨時取消訂閱
關於Andy老師
運動傷害與術後訓練專家|Andy運動防護|桃園一對一運動醫學訓練
預約方式
上課地點和預約方式
Podcast
強力推健(魚丸物理治療師、 Andy運動防護員)